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抗击疫情离不开资金保障和支持,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金融保卫战中,债券融资成为亮点。银行业、公司主体近日纷纷发行疫情防控类债券,募集资金用来补充抗击疫情的民生保障流动资金、疫情防控所需的生产营运。
2月初,监管机构为疫情相关企业发债开辟了“绿色通道”,提升了发行效率,首批“抗疫债”发行,最快仅用不到48小时。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已合计发行215亿元抗击疫情专题债券;截至2月13日,逾320只疫情防控债开始发行上市,加上非公开发行券种,发行规模超过260亿元。
这批“抗疫债券”在发行过程中表现出两大鲜明特点:效率高,成本低。前者离不开债券监管部门及承销发行机构的共同推动,后者则得益于各类债券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专家表示,未来,还将有更多企业加入发行行列,随着监管机构相关细则出台,“抗疫债券”的发行节奏或加快。
“抗疫债券”在短时间内成功募集,用于疫情防控所需的资金投放,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可发挥积极作用。业内人士也提示称,光解决“发”的问题不够,还需处理好“用”的问题。
中国证券报发布头版评论称,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政策激励、聚集各方合力,提高“抗疫债券”发行使用效率,也要强化制度约束,防范有人浑水摸鱼,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确保资金用好、到位。
“绿色通道”支持疫情防控债发行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台30条措施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证监会债券部近日发布通知称,延长公司债券许可批复时限,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沪深交易所也开设“绿色通道”,积极推动湖北地区、医疗等重点行业有疫情相关融资需求的企业发行债券或者推动有批文额度待发行的企业融资。
以首批3只疫情防控信用债为例,在“绿色通道”支持下,均在48小时内完成发行工作流程,其中“20华发(疫情防控债)SCP003”发行当日即完成分销、缴款和登记,募集资金实现当日到账。
从交易所的通知来看,受益债券发行“绿色通道”的企业或行业主要包括:注册地或实际经营地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企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企业;募集资金全部或部分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企业,包括疫情防控涉及的重点医疗物资和医药产品制造及采购、科研攻关、生活必需品支持、防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物流、公用事业服务等。
2月4日,深交所公告称,武汉车都四水共治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绿色项目收益公司债获深交所批复。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北省首单获批的创新品种公司债券项目。
据上海证券报,数据显示,仅2月4日至12日,就有23家发行主体发布公告,32只疫情防控债开始发行上市,加上非公开发行券种,发行规模超过260亿元。
近段时间以来,疫情防控类债券纷纷问世。2月5日,上海银行(8.770, 0.04, 0.46%)发行四川科伦药业(25.630, -0.06, -0.23%)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成为全国首家发行疫情防控债券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充科伦药业研发、采购、生产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物资。
2月10日,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完成簿记,募集资金部分用于补充深圳航空为助力抗击疫情而免费运输救援物资、医务人员,为旅客免费办理退票、改票等支出的运营资金。
从发行主体的行业分布来看,医药生物、交通运输行业发行只数最多,且发行规模占到总规模近一半。医药发行主体中,九州通(16.390, 0.87, 5.61%)、人福医药(14.810, -0.13, -0.87%)的注册地为湖北武汉市;交通运输行业中,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南方航空(6.170, 0.06, 0.98%)均有发行此类债券。
大多数发行方将募集资金用来补充抗击疫情的民生保障流动资金、疫情防控所需的生产营运。深圳航空公司称,募集资金将用于提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援助物资优先运输及免费运输服务,为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而取消部分航班以及为旅客提供免费退、改期所造成的流动资金空缺。
金融机构也发行了抗疫专题债。2月6日,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已合计发行215亿元抗击疫情专题债券,所募资金专门用于参与疫情防控支持。
“抗疫债券”认购踊跃发行利率低
目前,“抗疫债券”受到投资者积极认购。
2月6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发行了135亿元和30亿元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发行利率分别为1.65%和1.61%。至此,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在内,三家政策性银行合计发行215亿元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
具体来看,国家开发银行此次发行的抗击疫情专题债券为1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按年付息,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国开行向疫情防控提供的应急融资。本期债券面向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债券通”渠道发行,规模为80亿元,认购倍数达到11.85倍。
进出口银行发行的30亿元抗击疫情专题金融债,利率为1.61%,低于市场平均水平50个基点,全场投标倍数为12.35倍。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50亿元1年期抗击疫情专题金融债券,发行利率为1.8833%,认购倍率为13.41倍。
同时,“抗疫债券”发行利率低,在2%至3%之间。南山开发超短期融资券,期限为270天,发行利率为2.5%。商业银行不仅担任承销方,而且是“抗疫债券”的认购主力。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称,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社会各界对抗击疫情的积极支持,是“抗疫债券”获得低成本融资的有力支撑。“抗疫债券”在短时间内成功募集,用于疫情防控所需的资金投放,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可发挥积极作用。
机构投资者为何如此青睐“抗疫债券”?
据中国证券报,招商证券(18.170, 0.48, 2.71%)固定收益尹睿哲团队认为,金融机构有通过驰援企业融资支持疫情防控的意愿,而且春节假期后新债供给规模偏低,但买盘有存量持仓到期,“抢配置”的情况导致新券认购火爆。
分析人士指出,后续“抗疫债券”发行节奏将加快。华创证券固定收益周冠南团队认为,“抗疫债券”在政策支持下,受到市场投资者的欢迎,发行利率较低,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实体企业的影响。在监管机构相关细则的进一步落地后,“抗疫债券”的发行节奏或有所加快。
金融时报报道称,分析人士认为,本次抗击疫情专题债券呈现出“利率低倍数高”的特点,彰显了投资者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邮储银行(5.530, 0.03, 0.55%)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抗击疫情专题债券的认购倍数总体水平较为可观,说明各类投资主体对于抗击疫情专题债券比较看好,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参与疫情应对。
商业银行、券商积极承销抗疫债
自抗击疫情进一直处于攻坚阶段,金融机构纷纷加入了抗击疫情的债券发行及承销工作中。据财联社,目前相关债券承销金额已经突破40亿元。
2月4日,武汉车都四水共治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绿色项目收益公司债获批,成为湖北省首单获批的创新品种公司债券项目。长江证券(6.500, 0.13, 2.04%)担任主承销商。
国海证券(4.510, 0.09, 2.04%)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金融债券承销团的核心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投资“国家开发银行2020年战疫专题债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2020年第一期抗击疫情主题金融债券”,两只债券分别中标6000万元和4000万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疫情防控相关领域融资和信贷支持。兴业证券(6.720, 0.15, 2.28%)于2月6日成功中标承销国家开发银行8000万元2020年“战疫”专题债券。东方证券(9.850, 0.33, 3.47%)近日也中标1.5亿元战疫债。
2月7日,由国海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的广西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战疫专项公司债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这是全国首单在交易所发行的战疫专项公司债。
2月11日,由华金证券主承销的“广东东阳光(8.810, 0.18, 2.09%)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2020年公司债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债)”完成簿记建档,并于上交所正式发行,所募集2亿元资金将用于防疫物资原材料采购。
同时,银行主承销的专项债券近日也加速落地。
金融时报报道称,工行独家主承销的“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为10亿元,票面利率2.90%,募集资金用于补充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资金需求。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1年期135亿元“战疫”专题债券,通过电子渠道向社会公众零售55亿元,由农业银行(3.450, 0.02, 0.58%)、工商银行(5.460, 0.03, 0.55%)、中国银行(3.580, 0.02, 0.56%)、兴业银行(17.950, 0.20, 1.13%)、南京银行(7.920, 0.11, 1.41%)、上海农商行、交通银行(5.310, 0.03,0.57%)和宁波银行(26.590, 0.14, 0.53%)作为承办银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网络银行渠道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股份制银行也在积极行动。2月6日,由招商银行(35.870, 0.23, 0.65%)主承销的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南开集团支持武汉火神山医院、各地隔离医院的厢房建设以及保障湖北区域物流的防护费用。
2月7日,由中信银行(5.610, 0.05, 0.90%)作为独家主承销商的物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成功发行,金额3亿元,期限231天,票面利率2.95%,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生保障和采购各类防护用品等。
“抗疫债券”发行规模将持续扩大 激励与约束须并举
分析人士预计,随着更多利好政策的加码,“抗疫债券”发行主体将继续扩容,发行规模也将继续扩大。
2月7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的《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提出,采取多项便利措施,支持金融机构在疫情防控期间发行各类金融债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短期融资券。
抗击疫情离不开资金支持,金融支持同样要与疫情赛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以及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不少企业遭遇流动性困难。
银行业人士表示,针对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近期将不断推出针对性支持措施,综合运用贷款、债券、租赁、股权投资、理财投资等综合服务,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和生产经营。
邮储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抗击疫情专题债券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种方式,金融管理部门持鼓励态度,也提出通过绿色通道的方式加快发行,疫情应对及其后续经济恢复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预计后续还会有较多的发行。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社会各界对抗击疫情的积极支持,是“抗疫债券”获得低成本融资的有力支撑。“抗疫债券”在短时间内成功募集,用于疫情防控所需的资金投放,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可发挥积极作用。
金融时报报道称,业内专家同时提醒,虽然目前绿色通道政策相对宽松,简化了审批发行流程,适度降低了准入门槛,但对资金用途的监控不能放松,要进一步细化优化抗疫债券发行及使用管理,确保抗疫资金用好、到位。在此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债券发行和承销等工作,保障资金切实用于疫情应对。
中国证券报也发文称,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不难预料,“抗疫债券”发行主体将继续扩容、发行规模将继续增加。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政策激励、聚集各方合力,提高“抗疫债券”发行使用效率,也要强化制度约束,防范有人浑水摸鱼,防止资金“跑冒滴漏”,确保资金用好、到位。
来源:中国经济网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