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近日,有支付宝用户反映反馈,自己的花呗额度被降到了2000元或3000元以下,这些被调低额度的用户多为年轻用户。蚂蚁集团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据说如果你分不清自己是前浪还是后浪,那你就是前浪。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看一下自己的花呗就知道了。记者随机采访了身边的一些90后,但他们大多表示自己的花呗额度没有降低。那么到底多少岁以下算是“年轻用户”?额度下降的幅度普遍有多少?记者就相关问题向蚂蚁集团进行了询问,不过,截至发稿,未得到确切回答。
积极回应监管
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花呗借呗服务用户多达5亿人。截至2020年6月30日,大多数花呗用户的日利率为0.04%左右或以下,部分可低至0.02%。花呗用户的平均余额约为2000元。
关于花呗额度的调整,《蚂蚁金服》一书作者由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可以预期的调整。前几天,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蚂蚁暂缓上市后首次对外发声,透露的一个关键信息就是蚂蚁全员正在学习十四五规划和中央相关金融防风险的精神。也就是说,未来蚂蚁的发展,需要越来越严丝合缝地和政策对齐。”
早在2018年11月,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就曾发出警示,借助于新金融科技,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甚至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可能会带来重大影响。
今年11月初,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撰文表示,不论是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还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今年以来的疫情大流行,都因为金融服务供给者过度追逐利润、开展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ending)、利用科技手段误导金融消费者等行为,使得穷者愈穷、富者更富。 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无论是持牌金融机构,还是新兴金融科技公司,都必须保护好金融消费者权益。
郭武平强调,金融科技公司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更加值得高度关注。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 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在收费方面,金融科技公司缺乏统一标准,一般高于持牌金融机构。比如 “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日前,蚂蚁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行业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调低花呗额度也有异曲同工之意,都是为满足监管要求而采取的补救措施。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蚂蚁此举可能还有其他原因。
资深消费金融行业从业者对记者这样分析:“花呗调整额度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应对监管压力,响应监管对于“引导年轻人理性消费”的要求;其二应该是基于存量用户画像分析,为缓解未来的风险压力而采取的措施,比如这些人可能有多头借贷风险,也可能还款能力偏弱或还款能力降低。”
年轻人有多爱消费信贷?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迅速。
金融数字化发展联盟发布的《2020消费金融数字化转型主题调研报告》显示,狭义消费信贷(不含房贷、车贷等大额借贷的日常小额消费信贷需求)市场是整体信贷市场增长的主要推手、2019年,我国狭义消费信贷占整体信贷市场的34%,市场金额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2.8%。
年轻人的消费热情则是拉动消费金融的一大动力。波士顿咨询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的消费市场预计将达到6.5万亿美元,而增量中的65%都将由20—35岁的年轻一代带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90后和00后人群规模已达到2.6亿。而据融360调查,中国使用消费贷款的人群中近半数都是90后,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
花呗用户的年龄结构也反应了这一点。根据支付宝《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国的90后人群约为1.7亿,早在2017年,就有有超过4500万90后开通了花呗。90后已经成为花呗的重度用户,在总共1亿多用户中占比高达47.25%。90后用户当中,有37.4%的人将花呗设为了支付宝首选的支付方式,比85前群体高出了11.9个百分点。
尼尔森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中国90后和00后具有巨大消费潜力,信用消费已成为他们消费升级重要途径,其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达86.6%。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为41.75%,只有13.4%的年轻人零负债。
不过,该报告同时指出,由于消费类信贷的独特功能,大部分年轻人将其视为支付工具,大部分会在当月偿还债务,从而不产生利息,因而实质债务收入比缩小为12.52%。扣除作为支付工具的部分后,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5%。在校大学生的实质债务收入比为7.5%。
央视财经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也显示,年轻人的消费态度趋于理性。55.8%的年轻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轻人选择少买点、买好点,39.6%的年轻人认为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
今年的疫情对年轻人的消费观也有较大影响,为了应对生活的不确定性,记者了解到,不少年轻人更倾向于保守消费,并开始养成储蓄的习惯。
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