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投资者认定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
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越球视角
OUR VISION

房企资金压力加剧 业内预警债务爆雷风险应积极自救

时间 :2021-01-14     点击:258 次

    记者调研了解到,房地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出台叠加偿债高峰期,高负债房企面临较大压力。福晟集团、泰禾集团(2.8700.176.30%)等规模房地产企业已出现爆雷风险,阳光城(6.260-0.01-0.16%)等品牌房企也面临合规的阵痛。专家建议,切实落实融资新规,建立相应监测和预警机制,防止房地产金融风险进一步蔓延。

  高负债房企资金压力加剧

  2020年8月,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推出后,房企融资环境随之收紧,加上年末偿债高峰期的到来,房地产企业普遍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6月末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从2012年一季度的19.2%升到2020年9月末的28.8%,8年时间提高了9.6%。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房地产行业整体融资占比仍然较高。浙商证券(13.990-0.20-1.41%)分析师胡娟说,从违约的房地产债券来看,一是部分房企扩张激进,通过高负债高杠杆拿地、开发,有息负债过大对现金流有所吞噬,比如中弘控股。二是一些企业多元化发展失败,以银亿和华业为典型代表。三是整体布局存在缺陷,导致销售回款出现问题,主要典型是天津房信和泰禾集团。

  业内人士表示,房企一直靠高负债、高周转来维系运营,如果触碰“三道红线”,将难以获得增量资金,这无疑卡住了房企融资的管道。

  在申银万国28个行业分类中,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为79%,位居行业第三。根据监管新规的标准,55%的上市房企负债率超70%。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我国房地产企业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03万亿元。据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测算,2016年以来,房企发债高峰期发行的境内信用债将集中在2019年至2021年到期,2017年以来房企发行的海外债将集中在2020年至2023年到期,2021年到期的境内信用债规模和海外债规模分别约为5492亿元、3509亿元,相比2020年到期量分别多增353亿元、1149亿元。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房企在金融监管升级的过渡期将承受降负债与冲业绩的双重压力。按照近5年房企债券融资发行周期推算,预计房企债务压力实现实质性下降仍需3至5年时间。

  部分房企现爆雷风险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戴亦一说,房地产企业大多在规模扩张的阶段使用较高财务杠杆,负债率较高,“长债短借、以债养债”现象普遍。“这种发展模式在房企卖房顺利、现金流流畅的时候可以维持,而一旦遇到政策调控或融资不能按时到位,就会形成资金和债务的错配。”

  “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明知会亏,依然要拿项目,且绝大多数通过高负债高杠杆拿地开发,”蓝绿双城董事长曹舟南说,“不少房企是‘十个锅五个盖子’,容易产生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说,去年以来,疫情对房地产企业回款造成影响,令房地产行业通过长期高负债、高杠杆积累的风险集中爆发。

  部分规模房企已“爆雷”。曾经的百强房企福晟集团深陷债务危机。截至2019年底,公司负债已超过700亿元,资产负债为77.32%。福晟的债务还存在民间借贷和员工跟投债务等。

  事实上,采取跟投机制是房企的普遍做法。一名阳光城员工告诉记者,他从多家银行借了消费贷,每年可提现几百万元,然后跟投公司项目“赚差价”。“消费贷利率是4%至7%,而公司资金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

  为了解决资金困境,2020年初福晟集团与世茂集团进行并购,联合成立世茂福晟平台,但经营依然不稳定。福晟在福建20多个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上海、湖南、广东等地也有项目停工。

  再如泰禾集团,由于该企业不断高价拿地,其负债总额从2012年的100多亿元飙升至2000多亿元。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升级,泰禾集团最终陷入债务困境。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已到期未归还借款金额增至487.10亿元,尚未支付的利息为64.76亿元。北京、上海、杭州多地项目停工,一些业主一边租房,一边还贷,走上看不见尽头的维权之路。

  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等业内人士认为,在“房住不炒”的调控基调下,行业高杠杆、高负债、快周转的模式恐难持续。只做规模不重盈利的房企恐将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恐波及相关金融机构。

  房企积极降杠杆降负债自救

  在地方调控频频收紧、“三道红线”融资新规穿透式监管下,高负债房企面临较大压力,纷纷通过加快销售回款、出售资产、股权融资等多种手段降杠杆、降负债。

  “短期告别高杠杆还颇为艰难。”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面临即将到期的债务压力,开发商可能不得不对外融资“找钱”。同策研究院报告显示,2020年11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总额为256.36亿元,占比23.50%,环比大幅上涨331.2%。国泰君安(17.560-0.14-0.79%)研报称,股权融资不会增加有息负债,同时可以增厚权益,对改善公司负债水平作用显著。业内分析认为,在“三道红线”之下,未来房企分拆子公司上市、引入战投、转让项目股权等现象将继续增加。

  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切实落实融资新规,建立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建议,落实面向房地产企业的“三道红线”要求,并运用好面向居民的贷款价值比(LTV)、贷款收入比(DTI)要求,和面向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限制、贷款风险权重要求,可有效调控房企杠杆水平,降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连平建议,建立因地制宜的、动态的房地产金融风险监测体系,及早发现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是警惕房地产投资波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随着融资监管的加强,房企将加速推盘,寻求通过销售途径回笼资金,而对拿地和新开工趋于谨慎,需要警惕由此引发的房地产投资波动。

  三是关注房地产资金链问题可能引发的局部金融风险。戴亦一说,房企相当一部分贷款来自于民间借贷融资,后者特点是偿债时间短、借贷成本高。同时,民间借贷往往伴随“联保互保”等现象,一旦问题产生,容易引发连锁反应,致使多个公司或者个人出现资金危机,导致局部金融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台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