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投资者认定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
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越球视角
OUR VISION

4月财新中国服务业PMI升至56.3 高于3月2个百分点

时间 :2021-05-07     点击:322 次

       疫情后服务业正常化节奏进一步加快。5月7日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大幅上升2个百分点至56.3,连续12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与2020年12月持平,同为此后最高。

  此前公布的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较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至51.9,为2021年以来最强劲。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增速均加快,带动4月财新中国综合PMI上升1.6个百分点至54.7,扩张率也为2021年以来最显著,显示中国生产经营活动总量大幅加速扩张。

  服务业PMI和综合PMI走势与统计局相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0.8个百分点至54.4,综合PMI回落1.5个百分点至53.8。

  服务业供给、需求连续12个月保持扩张,扩张速度较上月继续加快,并双双达到年内高点,表明后疫情时代服务业景气度持续快速恢复。其中,新订单总量整体增速强劲,创下2020年11月后最高纪录。

  4月支撑销售扩大的因素,除了国内疫情防控成功,还得益于出口业务恢复增长,来自海外的服务业新订单整体有实质增长,结束了此前连续两月的下降态势。虽然部分国家疫情有所反弹,但外需大幅转暖,4月服务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大幅升至荣枯线之上。

  随着需求转强,服务业企业逐步增加用工量以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业就业指数在过去八九个月中的八个月保持扩张,显示服务业市场从疫情中恢复的持续性。企业增加用工消化了部分在手订单,4月服务业积压工作量微降。

  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叠加劳动力需求推升人力成本,服务业投入价格指数继续上涨,已连续十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受成本推动影响,服务业收费价格指数亦相应水涨船高。此外,受访企业表示,市场需求旺盛也给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提价空间。

  服务业企业家对未来经济恢复和疫情控制信心度极高,4月服务业经营预期指数虽然较上月微降,仍大幅高于长期均值。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新冠疫情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恢复继续提速,市场供求两侧同步扩张,外需保持向好,就业市场继续改善,市场信心充足。相比之下,服务业的恢复较制造业更为强势。通胀仍是未来关注的重点,制造业、服务业成本端和收费端价格连升数月,仍未见改善迹象,通胀压力不断凸显。近来,高层会议多次提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问题,提出要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未来数月,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输入性通胀将制约政策发挥空间,成为经济持续恢复的主要障碍。



来源:财新网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