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迭创新高,在金融市场预料之中。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好转,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随之迭创新高。
7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亿美元升至2874.6亿美元,实现连续九个季度的增长;与此对应的是,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提升至2.45%,创下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考虑到一季度美元的外汇储备占比从去年四季度的58.9%回升至59.5%,人民币占比迭创新高显得相当不易。”一位全球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指出。以往美元占比出现回升,预示着全球央行选择减持人民币等非美货币。此次人民币占比之所以迭创新高,凸显其避险属性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央行的青睐与重视。
在他看来,这与一季度全球资本持续加仓中国债券股票呈现极高的正相关性。
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股票737亿美元。其中,海外资本净增持人民币债券633亿美元,环比增长11%。这背后,包括大量海外央行与主权财富基金依然在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进行长期配置,提升了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规模。
“尽管当前美联储提前收紧QE政策预期升温,但海外央行继续增持人民币资产纳入储备资产的趋势丝毫不受影响。”这位全球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指出。究其原因,是美联储提前收紧QE政策可能会触发全球金融市场遭遇剧烈波动,反而令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持续获得青睐。
一位受托管理多家海外央行外汇储备资金的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向记者直言,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好转,加之货币政策稳健,是海外央行继续看好人民币资产的根本原因,此外他们还发现,相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因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遭遇货币汇率剧烈波动,人民币汇率受冲击力度相对较小,因此他们无需担心人民币汇率大起大落,令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与避险属性进一步强化。
避险属性获海外央行青睐
记者多方了解到,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迭创新高,也在金融市场预料之中。
毕竟,一季度全球经济尚未摆脱疫情冲击,加之通胀压力升温引发美联储提前收紧QE政策争议,令不少海外央行基于避险需要,加大人民币资产的配置。
“不只是海外央行,海外大型资管机构都在持续增加人民币债券的配置。”上述全球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透露,其投资逻辑并不复杂,当其他国家经济尚未摆脱疫情冲击时,将更多资金投向防疫措施见效快,经济基本面稳健好转的国家,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表示,这背后,也有大型资管机构与海外央行降低投资组合净值波动性的考量——一季度以来,不少国家遭遇疫情反弹等严峻形势,出现股债汇三杀状况,很大程度影响了海外央行与大型资管机构的投资组合净值波动稳健性,因此将资金投向中国等经济基本面稳健,疫情防控效果良好的国家,无形间可以缓解投资组合的波动幅度,确保整个投资组合的安全性与收益稳健性。
布鲁德曼资产管理公司市场策略师Oliver Pursche指出,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迭创新高,也与中国延续外贸高景气度存在着极高关联性。由于很多国家尚未摆脱疫情冲击导致不少商品生产流通受阻,纷纷加大从中国的商品进口力度,因此这些国家央行也需要配置更多人民币资产用于外贸结算等需要。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贸易顺差高达7592.9亿元人民币(约合1168亿美元),扩大690.6%。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外贸高景气度持续,未来越来越多国家央行还会继续增加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力度,寻求将人民币用于更大范畴的外贸结算使用,既扩大两国经贸合作刺激经济增长,又能降低两国企业之间的贸易成本。
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持续上升
随着美联储提前收紧QE货币政策预期升温,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能否继续走高,依然成为金融市场关注的新焦点。
以往在美联储收紧QE货币政策期间,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会有所回升。究其原因,是新兴市场国家债券收益率对美元的利差优势有所收窄,导致不少国家央行对外汇储备构成做出新一轮调仓,削减部分非美货币资产同时适度增加美元资产。
“不过,人民币或许是一个例外。”前述欧洲大型资管机构亚太区首席代表坦言。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相对良好的经济增长基本面,为海外央行继续增持人民币债券长期配置,将更多人民币纳入储备资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全球资本增持人民币债券仍有巨大空间,截至去年底,外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占境内债券市场托管总量的3%,低于美国28%,日本14%,巴西9%等,随着境内债券市场持续对外开放,全球资本对人民币债券的持债占比仍将出现较大幅度提升;三是中国债券收益率仍具相对优势,尽管当前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收窄至约158个基点,但仍处于历史中高水准,在全球负利率环境下,人民币债券仍为境外投资者提供非常好回报和多元化投资组合选择;四是人民币资产仍会呈现较强的避险资产属性,在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众多海外央行仍需要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进行避险投资。
“我们还注意到,目前越来越多海外央行相当青睐人民币债券的较低波动性,将它视为抵御投资组合波动加剧的重要工具。”他分析说。今年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到30个基点,同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幅度高达约90个基点,人民币债券相对低的利率风险与较强的价格稳定性,给追求稳健收益的境外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提供了良好的长期配置价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