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海底捞用半年时间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却并不讨好。
8月24日,海底捞(06862.HK)公布2021年报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倍增,而且半年新增了299家门店,相当于两天能开3家店面。
然而,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下降到3.0次/天,顾客人均消费降至107.3元,单店平均日销售额降至8.48万元。
三大数据在下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反思称:“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
8月24日,海底捞进行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张勇妻子舒萍和“二把手”、二股东施永宏同时辞职。同时,公司还新增执行董事成员,平均年龄为38.9岁。
二级市场上,截至8月25日,海底捞近一个月来股价下跌58%,市值蒸发超2100亿港元。
顾客人均消费下滑
海底捞发了一份“好”又“不好”的半年报。
8月24日,海底捞公布2021年报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实现净利润9650.8万元,同比上升110%。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倍增,特别是净利润由2020年上半年亏损9.65亿元转为盈利,海底捞似乎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而且,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为1597家,相比2020年年末的1298家增长了23%净增299家,相比2019年末的768家增长了108%净增829家。
新开299家门店,相当于两天开3家店面,海底捞的扩张速度可以用“神奇”来形容。而且,公司2018年门店新增262家,2019年新开门店302家,海底捞用半年完成了一年的“工作量”。
然而,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下降到3.0次/天。其中,一线城市翻台率为3.0次/天、二线城市翻台率为3.1次/天、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下降最大,从3.6次/天降至2.9次/天。
2016年至2019年,海底捞翻台率分别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4.8次/天。即便是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也有3.5次/天。
同时,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单店平均日销售额为8.4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72万元有所下滑。
并且,海底捞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从2020年上半年的112.8元减少到107.3元,而2020年全年为110.1元,2019年全年为105.2元。
具体来看,海底捞上半年一二三线城市的顾客人均消费差距并不大, 一线城市顾客人均消费114.9元,比三线以下城市高了15.9元,二线城市顾客人均消费达到104.6元。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份,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已就开店情况进行了反思。
张勇在海底捞投资者交流会上坦言:“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但张勇也表示,目前的情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会锻炼出一批店长,因为我们不主张去找好位置,把流量费给员工而不是房东”。
海底捞门店数量攀升也导致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折旧摊销等成本端数据同比增长。
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约为1.99亿元,同比增长125.2%;折旧及摊销费用为21.69亿元,增长67.2%。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资本负债率为75.4%。
张勇妻子辞职
不利的局面下,海底捞要如何求变?
6月份,张勇曾公开称,海底捞业绩下降最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内部管理问题始终存在,无论上市前还是上市后,我一直在公共场合强调海底捞管理弱的方面”。
半年报中,海底捞也表示,公司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预期反映了公司内部管理、运营需要努力调整及改善。
就在发布半年报的同一天,张勇开始对高层“动手”了。
8月24日,海底捞公告称,自即日起,舒萍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施永宏辞任公司执行董事。
2020年年报显示,舒萍为海底捞创始人之一,也是张勇的妻子。
资料显示,舒萍于2015年成为公司董事,并于2018年调任非执行董事,主要负责监督集团的管理与战略发展。
而施永宏是海底捞的“二把手”,也是创始人之一。
施永宏在2015年成为公司董事,并于2018年调任执行董事,主要负责参与并监督集团的管理以及战略发展。
除了在集团任职外,施永宏还是海底捞旗下火锅料供应商颐海国际的执行董事及董事长,并在海底捞旗下多个成员公司担任董事职位。
目前,舒萍和张勇合计控制海底捞36.125亿股,是实际控制人。施永宏是公司第二大股东,持有海底捞8.45亿股。
海底捞表示,舒萍辞任的原因是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调整,而施永宏则是为了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业务中。
同时,海底捞公告称,杨利娟被任为公司副首席执行官,蔡新民被任为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并新增杨利娟、李朋、杨华、刘林毅、李瑜、宋青、杨立七位执行董事,新增马蔚华、吴宵光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
杨利娟在此次任命前是海底捞的首席营运官,主要负责监督集团的运营工作。此次任命后,她将负责协助首席执行官管理集团整体运营工作。
海底捞透露,新增执行董事成员平均年龄为38.9岁,多数为海底捞体系内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这与海底捞的接班人计划要求相契合。
2020年,海底捞启动接班人计划,选拔机制面向所有员工开放,计划周期为10年到15年。本质上,是通过强化行之有效的内部晋升机制,为企业持续发展进行人才储备与锻炼。
二级市场上,海底捞的股价从2021年2月份开始持续下滑,截至8月25日,公司近一个月来股价下跌58%,市值蒸发超2100亿港元。
瑞信研报则称,海底捞上半年亏转盈,收入按年增长1.06倍至200.94亿元,均符合集团的初步审计。但平均翻台率和顾客人均消费双双下降,因而对海底捞的盈利前景和餐厅扩张有所忧虑。该行将海底捞目标价亦由50港元大幅下调36%至32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