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自年初至今,退市新规执行以来,沪市已有12家公司通过各类途径退市,常态化退市机制正逐步建立。目前,沪市41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即*ST),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可能面临被直接退市摘牌的风险。也就是说,2021年的经营情况,将决定这些公司是否还能留在A股市场。
8月31日,沪市公司半年报全部披露。券商中国记者梳理了风险警示板公司财务数据发现,沪市*ST公司的半年报并不乐观,有多达23家上市公司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这些多是长期没有主营业务的壳公司,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估计很难找到优质资产实现救赎。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发行注册节奏常态化、可预期,优质资产IPO上市一片坦途,买壳卖壳已基本难以为继。随着退市常态化机制的推进,*ST等公司的退市风险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41家*ST公司半年报预警退市风险
当前,沪市风险警示板共有77家公司,其中,存在退市风险的*ST公司有41家。
根据2021年半年报,41家*ST公司中,有23家可能触及财务类退市。具体来看,14家公司收入上半年不足5000万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按照这个金额估计,全年很可能收入不足1亿元且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为负;11家公司净资产为负。其中,*ST天成(5.100, 0.00, 0.00%)、*ST中新(3.560, -0.19, -5.07%)两家公司同时触及上述两个标准。
回顾这些公司近年经营,无一不是早已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收入规模小,扣非净利润连续为负,多年来通过外部输血、出售资产等盈余管理手段苟延残喘,基本都是明显缺乏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现行规则中,“扣非净利润+营业收入”的组合指标取代原有单一亏损指标,旨在更加精准识别无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
在14家可能触及该退市指标的公司中,*ST中新上半年营业收入仅有12万,*ST中房(3.100, -0.12, -3.73%)不足17万。此外,还有*ST昌鱼(3.150, -0.05, -1.56%)、*ST厦华(4.230, -0.22, -4.94%)、*ST明科(2.680, 0.03, 1.13%)、*ST海创(1.720, -0.02, -1.15%)、*ST游久(2.200, 0.03, 1.38%)的营业收入都不足1000万。在11家净资产为负的*ST公司中,*ST海航(2.340, 0.11, 4.93%)、*ST康美(3.670, 0.16, 4.56%)、*ST松江(2.870, 0.02, 0.70%)、*ST中新、*ST大唐(8.230, 0.10, 1.23%)、*ST实达(2.660, 0.09, 3.50%)、*ST易见(2.630, -0.08, -2.95%)等7家公司的净资产甚至低于-10亿元。
除财务数据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审计意见类型。*ST中新、*ST明科、*ST康美、*ST济堂(1.620, 0.00, 0.00%)、*ST澄星(5.580, -0.29, -4.94%)、*ST海航、*ST广珠(3.660, -0.03, -0.81%)、*ST西水(3.730, 0.18, 5.07%)、*ST基础(12.330, 0.42, 3.53%)、*ST天成、*ST易见等11家公司的2020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根据现行规则,若形成无法表示意见的情形未消除,2021年年报被出具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甚至是保留意见,都会直接面临退市摘牌。然而,从半年报情况来看,目前这些公司相关情形均未消除,缺乏明显改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规则中已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的环节,退市节奏加快,退市效率更高,以上这些公司若触及退市情形,在2021年年报披露后直接面临退市摘牌。此次半年报数据对这些公司退市风险的揭示已较为充分,投资者需谨慎对待。
严厉打击规避退市
为何2021年半年报是观测上市公司退市风险的关键窗口?因为现行规则中,明确要求,“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值为准,“营业收入”应当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此外,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全面交叉适用,进一步严格了退市执行,制度篱笆已牢牢扎紧。
这意味着,以往部分公司通过反复操纵会计指标来调节“报表式”盈利,或者依靠下半年突击构造交易等来试图保壳,已不再可行。
退市新规实施以来,上交所依法依规执行退市监管,严厉打击个别公司突击构造收入规避退市的情形,凸显了应退尽退的决心。
比如*ST圣亚(11.890, -0.01, -0.08%)在2020年第四季度大规模对外销售企鹅,销售价格显著高于以前年度售价,且关于企鹅销售的会计处理,明显与以前年度不一致,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ST环球(2.270, -0.04, -1.73%)去年第四季度海外营收大幅增长,与行业趋势不符,且收入主要来自单一客户;*ST南化(13.760, 0.66, 5.04%)2020年实现营收7.28亿元,表面上并不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但商业实质严重存疑。上交所对以上公司依法问询,依规扣除,这些公司都因触及财务类组合指标,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
特别注意的是,部分公司规避退市,尽管对抗性强,但也难逃严格的退市监管。*ST圣亚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无法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发现诸多疑点,但公司拒不提供相关材料,不主动按要求扣除,最终成为两市第一家被交易所认定触及退市指标的案例。可以说,这种突击构造收入的路径,已被监管堵上。上市公司只有切实增强主营业务,提升持续经营能力,才能避免被清退。
部分个股上涨明显,需充分关注投资风险
今年以来,两市风险警示板公司股价涨幅加大,其中少数公司经营未有改善,但股价却出现连续上涨现象,炒作迹象明显,引发市场关注。如*ST天成,公司股票自5月下旬开始,股价出现毫无征兆地连续涨停,让人感觉很“无厘头”。
该公司已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并申请停牌核查,公告显示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信息,不存在酒资产的资产运作,而且明确说目前处于立案调查期间,不能进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在此情形下,该公司股价仍大起大落,显然已经沦为投机客炒作的工具。截至8月31日,*ST天成已经申请停牌核查4次。
又如*ST中新,自该公司发布预重整公告以来股价连续涨停,但结合重整进度及目前公司状况,想在今年内完成重整难度极大。
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上涨,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既不利于市场价格发现,也不利于市场生态出清。针对半年报情况,上交所对多家公司下发问询函。如*ST新亿(2.340, -0.12, -4.88%),存在部分董事、监事无法就公司2021年度半年报内容保真,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上涨,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亿翔源在不足成立20天内即实现超8000万收入的合理性受到上交所特别关注,相关收入可能需要予以扣除。
又如*ST中新,自该公司发布预重整公告以来股价连续涨停。但该公司半年报不容乐观,公司仅实现营业收入12万元,扣非净利润-2.06亿元,净资产-21.45亿元,上交所要求公司充分提示退市风险。投资者跟风炒作这些高风险公司,无异于“火中取栗”。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也是注册制改革深化的重要一环。为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自退市新规发布以来,监管部门严格落实中央深改委、国务院和证监会相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退市新规的监管力度,打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推动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在此大环境下,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和了解公司基本面,警惕退市风险,拒绝“炒小炒差”。
来源:券商中国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