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面对股价的连续下跌,面对投资者的焦急询问,以沪市龙头企业为主的优质上市公司纷纷主动护盘!
从贵州茅台(1816.000, 36.82, 2.07%)率先“史上首次”披露前两月经营数据起,中芯国际(50.800, 0.50, 0.99%)迅速跟进,山西汾酒(289.000, 15.05, 5.49%)、药明康德(99.980, 6.18, 6.59%)(维权)、通威股份(45.210, 1.86, 4.29%)、大全能源(64.000, 4.16, 6.95%)、华熙生物(113.000, 4.41, 4.06%)集体效仿,以优异的业绩增长向投资者传递信心。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9日21时半,沪深共有33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前两个月经营数据。
“上市公司不能评论股价表现,但是可以报告经营情况。这一波股价的调整,主要是受海外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优秀上市公司成长的趋势没有变。”一位资深券商人士表示。
“目前资本市场的波动已经偏离了上市公司发展的基本面,有非理性因素。”昨日收盘后,明阳智能(27.800, 0.30, 1.09%)CEO助理兼资本市场部总经理潘永乐向记者表示,针对近期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公司密切关注,也在随时准备稳定市场对公司的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
“茅式护盘”效果明显
“茅式护盘!”长江证券(6.310, 0.12, 1.94%)一位投资顾问向记者表示。
3月7日晚,贵州茅台披露1至2月主要经营数据。经公司初步核算,2022年1月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20%。
据查询,这是贵州茅台首次披露月度主要经营数据。可喜的是,贵州茅台股价应声大涨。
紧随其后的是“超市茅”——永辉超市(3.760, 0.10, 2.73%)。该公司3月8日晚披露,2022年1月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 %,其中同店增长约1.6%;公司实现经营性净利润7.6亿元左右。
受该消息影响,3月9日,永辉超市股价涨停,收盘时封单仍超过10万手。
同样首次披露前两月数据的中芯国际,股价也逆势上涨。
龙头公司纷纷跟进预喜
上述3家公司的护盘效果立竿见影,于是引发了更多优质企业跟进效仿。
9日下午刚收盘,光伏龙头通威股份披露,1月至2月,光伏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产销两旺。据初步核算,前两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650%。
白酒企业纷纷跟上老大哥的步伐。五粮液(166.510, 3.63, 2.23%)披露了2021年业绩数据,当年实现营业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净利润233.5亿元,同比增长17%左右。
山西汾酒公告,1月至2月,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74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5%以上;预计实现净利润27亿元以上,同比增速超过50%。
今世缘(48.530, 2.24, 4.84%)也披露,1月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4.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左右;实现净利润9.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左右。
新能源与半导体领域,行业龙头也纷纷亮出强劲的数据。
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一季度多晶硅销量37000吨至38000吨,同比增长72.33%至76.98%。
孚能科技(26.550, 0.75, 2.91%)公告,1月至2月汽车动力电池国内外出货量达到1.61GWh,同比上升273.93%。天赐材料(93.120, 5.57, 6.36%)披露,1月至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0%左右;实现净利润8.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70%左右。
沪硅产业(25.040, 0.98, 4.07%)公告称,今年1月至2月实现营业收入约5.11亿元,同比增长约51%;实现扣非净利润约-806万元,减亏约74%。
中芯国际也已披露1月至2月经营情况,公司前两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223百万美元,同比增长59.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94.9%。
医药行业,药明康德公告1月至2月订单和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65%,收入增速创新高;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将达到65%至68%。惠泰医疗(216.100, 19.10, 9.70%)1月至2月实现营业总收入1.5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0%左右。
大订单提供长期业绩支撑
还有一批企业披露了最近的业务拓展情况。
中国铁建(7.970, 0.12, 1.53%)9日晚间公告,近期,公司中标4个重大项目,项目金额合计365.43亿元,占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4.01%。
中国中铁(6.170, 0.04, 0.65%)披露,近期中标23项重大工程,中标价合计约381.93亿元,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2020年营业收入的3.93%。
中国核建(8.930, 0.15, 1.71%)公告,公司1月至2月实现“开门红”,累计新签合同2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0.1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5%。
斩获订单金额最大的还是中国中冶(4.210, 0.00, 0.00%),公司1月至2月新签合同额208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6%。其中,2 月份新签单笔合同额在10 亿元以上的重大工程16个,包括江苏永钢产能置换改造项目等。
据上证报资讯不完全统计,3月9日,沪市共计89家公司提交“利好”公告,涉及中国平安(47.690, 0.77, 1.64%)、隆基股份(82.020, 3.87, 4.95%)、山西汾酒、药明康德、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华熙生物等。
此外,还有21家公司发布了增持和回购相关公告,涉及恒力石化(20.560, 1.29, 6.69%)、顾家家居(66.120, 1.12, 1.72%)、通策医疗(137.090, 3.72, 2.79%)、鄂尔多斯(25.750, 0.28, 1.10%)、豫园股份(9.680, 0.15, 1.57%)等。其中,恒力石化新增回购计划,拟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总额不低于10亿元,不超过15亿元。
纵观中外资本市场诸多长牛股,神勇如茅台,最终还是靠业绩说话。 “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巴菲特导师格雷厄姆曾如此论断。诚哉斯言!
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