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券商年报季逐渐进入尾声,2021年证券公司的整体业绩面貌已基本呈现。
得益于去年A股行情火热,2021年证券公司业绩普遍爆发。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2021年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券商达到10家,较2020年新增5家,且前10家券商的净利占比行业近七成。
几家欢喜几家愁。除却头部券商赚得盆满钵满,仍有一些中小券商正为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承压,比如目前行业唯一净利亏损者中山证券。
东方证券(9.220, 0.00, 0.00%)非银分析师表示,自2019年以来证券行业连续三年增长,行业头部进一步集中化,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持续凸显。而经历了2019年~2021年连续三年的行业大年之后,2022年A股市场行情的基础条件显著恶化,自营业务条线主打股票衍生品等去方向化机构业务的头部券商,将表现出更强的业绩韧性,2022年券商业绩分化大概率将明显加剧。
百亿俱乐部扩容至10家
4月18日,披露业绩的最后一家头部公司国信证券(9.950, 0.02, 0.20%),不出市场人士预料也跻身净利润“百亿俱乐部”。
根据披露数据,国信证券2021年营收238.18亿元,同比增长26.80%,实现归母净利润101.15亿元,同比增速达52.89%。时隔6年,国信证券重返“百亿俱乐部”。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证券公司业绩大爆发,净利润超过百亿的券商数量增至10家,比2020年翻了一倍,分别为中信证券(19.970, 0.06, 0.30%)、国泰君安(15.280, -0.02, -0.13%)、海通证券(9.670, -0.05, -0.51%)、华泰证券(14.270, 0.02, 0.14%)、广发证券(16.580, 0.09, 0.55%)、招商证券(14.280, 0.05, 0.35%)、中金公司(38.850, -0.14, -0.36%)、中国银河(10.030, -0.02, -0.20%)、中信建投(23.160, 0.09, 0.39%)和国信证券,新晋入围的5家公司分别为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其中,“券业一哥”中信证券是“百亿俱乐部”中唯一净利超200亿元的,达到240.05亿元,同比2020年大幅增长54.71%。
此前中证协披露,2021年证券行业整体业绩向好,140家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1911.19亿元,同比增长21.31%。这也意味着,前十大头部券商1320.48亿元的净利总额占据全行业69.09%。
综合已披露年报数据来看,净利增速超过30%的券商达到14家,其中不乏中信证券、国信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和国泰君安等头部券商。尤其是国信证券,该券商凭借52.87%的增速,在2020年66亿元净利的基础上迈过百亿大关,达到101.17亿元。
另外,有不少中小券商也表现亮眼。其中,中原证券(4.410, -0.01, -0.23%)2021年净利润增速达到439.59%,位居行业第一,东方证券、东方财富(20.520, -0.09, -0.44%)、方正证券(6.700, -0.01, -0.15%)、国联证券(10.200, -0.05, -0.49%)等增速也都超出了50%。
对于“彪悍”的净利增速,中原证券表示,2021年国内资本市场改革配套政策相继落地,市场交投活跃,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营业绩显著增长。
中小券商陪跑也吃力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在大好市场环境之下,头部券商赚得盆满钵满,而一些中小券商却不得不直面业绩下滑甚至亏损。
锦龙股份(14.650, 0.43, 3.02%)披露子公司中山证券的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中山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元,净利润亏损4920.88万元。而2020年,中山证券的营业收入为17.42亿元,实现净利润2.56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中山证券净利亏损的原因,主要是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营收方面,中山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仅3.2亿元,同比大幅腰斩。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5亿元,同比增加近1倍。
锦龙股份解释,中山证券2020年8月收到监管部门行政监管函,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被暂停,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较大。另外,中山证券部分持仓债券估值下跌,公允价值变动出现损失。
净利润下滑速度位居中山证券之后的是华林证券(14.470, -0.11, -0.75%),该券商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科技金融战略转型导致成本支出大幅增加。2021年,华林证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96亿元,同比下降6.34%;实现净利润4.84亿元,同比下降40.46%。
数据显示,华林证券2021年营业总支出8.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5%。华林证券解释,主要因围绕互联网转型战略,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导致信息技术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此外人力薪酬成本也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在新三板挂牌的粤开证券,2021年增收不增利,也出现净利润下滑。数据显示,2021年,粤开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上升26.84%;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滑30.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上升59.59%。
另外,2021年粤开证券营业外支出达2.06亿元,同比大增1683.87%,主要原因是民事诉讼预计的损失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北交所业务中深耕的中小券商代表开源证券,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悉数下滑,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7亿元、5.3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76%、11.93%。
开源证券表示,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证券投资和投资银行收入减少所致,净利润下滑则是营业收入降幅大于支出降幅,导致净利润减少。
此外,第一创业(5.510, -0.01, -0.18%)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2021年,第一创业实现营业总收入32.55亿元,同比增长4.32%;实现净利润7.45亿元,同比下降8.29%。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第一创业营业总支出比上年增长了7%,造成营业总支出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业务及管理费的增长,该项目达到21.64亿元,同比增15.92%,是所有支出项目中增速最快的,且该项目在总支出中占比权重大,达到了95%。
来源:证券时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