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数字人民币(6.7447, 0.0000, 0.00%)的试点范围在扩大,应用场景在增加,正从喜闻乐观的数字红包变成实实在在的金融红利。
据新华社报道,15个省(市)23个地区参与试点,10家运营机构参与研发,涉及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涵盖线上线下……当前,我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已形成一定格局,成为全球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先行者。
人们对数字货币熟悉又陌生。比特币、挖矿、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等居于数字技术前沿的词语,使得数字货币既是网络热词,又似乎和普通人离得很远。随着数字货币在模糊地带变成资本游戏,各种数字货币也变成炒作敛财的载体和投机泡沫的工具。数字货币的玩家,除了深谙挖矿规则的科技大佬,还包括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当数字货币异化为资本游戏,数字货币经过高开高走后,也因为泡沫破裂而崩盘。
这场顶着高科技外衣的数字货币炒作游戏变成了曲终人散的闹剧。即使马斯克这样的资本大玩家,也会“中招”巨亏。据报道,由于比特币价格暴跌,在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期间,特斯拉已将其持有的约75%的比特币转换为法定货币,并在报告中记录了1.7亿美元的减值损失。而且,数字货币因为“挖矿”而耗费巨量能源,比特币等一众野蛮生长的数字货币开始变得黯淡无光。
数字货币从时尚品变成洪水猛兽,可谓“成也虚拟,败也虚拟”。数字货币自带数字光环,而且有区块链技术支撑。但是,由于其虚拟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数字货币具有游离于金融监管外的“自由”属性。不受约束和监管的数字货币,被科技大佬和资本玩家所操控,又利用资本市场的规则制造投机效应,从而激发起难以控制的投机属性,受到众多投资者的疯狂追捧。看不见摸不着的数字货币,就在野蛮炒作的过程中,利用资本市场的规则,成为少部分人的敛财工具,其他人则被无情割了“韭菜”。
数字货币本身无错,没有纳入监管、被资本绑架且被网上投机潮流追捧的数字货币才是问题。将数字货币纳入现有金融监管体系下,利用数字技术所拥有的分布式记账、保密性高、支付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摒弃过度去中心化,将其纳入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才能让数字货币从不讲规矩的“孙猴子”变成护道取经的“孙大圣”。
数字人民币由我国央行主导,逐步试点,稳步推进,在多城市多场景中让民众享受数字人民币的红利,让数字人民币的行稳致远和市场节奏同频共振。更重要的是,在数字人民币多城市推广和多场景使用中,央行也在积累数字人民币在市场和民生中的监管经验。实践证明,国人在充分习惯移动支付的基础上,很容易就接受了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和消费模式;市场也充分证明,数字人民币不仅保持了移动支付的便捷高效,也充分体现了数字人民币的保密、安全和可追溯。
数字人民币试点从最初的“4+1”扩展到“10+1”,再到如今15个省市23个地区,试点范围稳步扩大。而且,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个地区取消了白名单限制。央行稳健的政策引导和试单推广,使得数字人民币推广在中国水到渠成。而且,数字人民币也在冬奥会和残奥会亮相,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因此,在数字货币监管和使用上,中国都走在了全球前列。
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与实物人民币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所以,只要是实物人民币所拥有的金融功能和经济价值,数字人民币都应该全覆盖。当然,数字人民币也应具有实物人民币同等的法律地位,纳入央行监管。
数字人民币的金融功能还刚刚起步,数字人民币的经济价值也有待扩展,从红包功能到日常支付,从金融机构的全方位业务到财政、税务系统的延伸,再到外贸外汇结算,数字人民币将成为和实体货币并存且契合大数据时代的新型货币。央行也将通过创新金融监管,形成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全球央行也在加速布局本国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已经引发全球性竞争。就此而言,数字人民币必须行稳致远,既要实现民生福祉和金融红利,又要确保在数字货币领域的领先优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