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地方政府债券是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已经结束。与往年比,2022年地方债发行呈现一些新的特点。
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政府加大投资力度,而资金一大主要来源正是地方政府债券。根据公开市场数据,2022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约7.37万亿元,这也是继2021年以来第二次站上7万亿台阶。
地方政府债券按用途分为新增债券和再融资债券,前者用于公益性项目建设,而后者主要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属于借新还旧。2022年7.37万亿元政府债券中,新增债券约4.7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反映政府投资力度加大以稳经济;再融资债券约2.61万亿元,低于2021年,这主要跟偿还到期债务和存量债务规模减小有关。
由于去年前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了尽早发挥债券资金稳增长效应,去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快于前些年,新增债券多数在上半年发行完毕。为了进一步对冲经济下行力度,去年四季度国务院还允许地方动用存量5000多亿元专项债额度,这也推动了去年新增债券规模创新高。
去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分配上,进一步向经济大省、财政强省倾斜。
根据中泰证券(6.460, -0.02, -0.31%)研究所数据,去年广东、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发债规模位居前六。这六个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六,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其中4个沿海省份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超过六成,财政实力强。
去年地方政府债券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投向交通、市政和产业园、棚改、社会事业等领域,对稳经济发挥重要作用。去年新增专项债投向范围新增了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而专项债可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在铁路等十大领域外,新增了新能源项目、煤炭储备设施和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三大领域。
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继续高位发行,直接带来政府债务余额快速增长。近些年尤其是疫情以来,为了稳经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较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保持较快增长,地方政府债务率攀升至警戒线区间(100%~120%),风险总体安全可控。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35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债务本身并不是风险,问题的关键是债务的支出结构与效率、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流的匹配,是否形成了优质的资产和充裕的现金流,是否产生期限错配的问题。总体上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压力可控,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城投平台等主体形成的隐性债务,尤其是中西部财政实力较弱的省份。
近期,全国财政视频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财政政策重点时,也强调了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会议要求,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将继续保持高压势头,并重点聚焦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并继续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打破政府兜底预期。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为了稳经济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财政支出强度,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规模将继续位于7万亿元以上高位。
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