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3月1日,全市场20余只基金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数据显示,当天公告成立的基金合计募集资金近200亿元,创今年以来单日新高。
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紧锣密鼓,截至3月1日,全市场已成立基金超过200只,累计募集规模超过1200亿元,其中投向权益市场的资金约为400亿元。已成立的偏股基金主要集中于有色金属、碳中和等领域。展望后市,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困境反转和科技成长或成为2023年的两大投资主线。
20余只基金成立
3月1日,全市场20余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宣布基金已于2月28日成立。Wind数据显示,当天发布成立公告的基金累计募集规模约为199亿元,创今年以来单日规模新高。
其中,景顺长城致远混合、天弘安康颐睿一年持有混合、富国汇诚18个月封闭式债券、嘉实多盈债券、渤海汇金汇鑫益3个月定开债发起等多只基金首募规模超过10亿元。募集规模最高的富国汇诚18个月封闭式债券,在2月3日至2月24日募集期间,首募资金超过60亿元。
从基金类型来看,新成立基金包括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联接基金、FOF等多种类型。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共有15只,累计募集规模约54.52亿元。规模最大的为天弘安康颐睿一年持有,首募资金达16.74亿元。
债券型基金共7只,数量居于其次,不过募集规模位居各类型基金首位,累计超过130亿元,约占总规模的67%。此外,FOF合计募集规模为10.76亿元,指数联接基金募资规模则相对较小。
业内人士分析,新基金成立后,建仓期普遍为3到6个月,基金规模大,后续就将有更多资金不断投向市场,为市场带来资金增量。
基金发行紧锣密鼓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发现,新基金发行俨然成为各大公募2023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看好2023年市场行情,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新产品的报批、路演、发行等工作,今年可能增加新发产品数量。不少基金公司甚至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连续推出三四只产品。有基金经理表示:“最近一直在出差路演。”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成立基金超过200只,累计募集规模超过1200亿元。全市场仍有200余只基金正在发行,100余只产品等待发行。
其中,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开年不断发力,仅2个多月时间,新成立基金超过10只。华夏基金新成立基金数量位居首位,达到20只,累计发行规模超过3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20只新成立基金中,有17只成立于2月份,节奏明显加快。
此外,招商安凯、南方中证主要消费ETF、华安匠心甄选等多只基金近日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也有不少公募公司借道发起式基金抢先布局,加快新基成立节奏,呈现出较高的新发热情。
Wind数据显示,在2023年新成立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受到各大公募基金公司热捧,新成立数量领先。截至3月1日,今年累计新成立偏股混合型基金接近百只,合计发行规模超过25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新发偏股混合产品数量增多,是公募基金看好权益市场的重要信号。
有色金属主题受青睐
在2023年已成立基金中,偏股产品募集规模约400亿元。这些基金主要集中于有色金属、碳中和等领域。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偏股产品中,有色金属主题基金占3只,分别是工银瑞信中证稀有金属主题ETF、万家中证工业有色金属主题ETF、汇添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ETF,累计规模超过40亿元。
南方有色金属ETF基金经理崔蕾认为,今年有色金属存在投资机会,主要与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对商品的压制预期下降、经济复苏有关,有色金属这样的周期品随着经济复苏通常会有较好表现,且时间持续较久。上半年可以博弈波段行情。
碳中和主题基金数量也相对较多,华安碳中和主题、富国碳中和、格林碳中和主题、英大碳中和等产品均为偏股混合型基金,累计募集规模超20亿元。此外,汽车、消费、医疗等主题基金也有一定数量。
展望后市,多位基金经理认为,困境反转和科技成长或成为2023年的两大投资主线。
平安基金张晓泉表示,包括金融地产链、大消费、医药、半导体等在内的困境反转是近期重点关注的主线之一,科技成长有望成为2023年获得超额收益的主阵地。
安信基金聂世林表示,受益于“分母端利率下降+风险偏好抬升”的互联网、地产、绿电运营,受益于地产投资修复的大宗有色、建材家居,盈利率先得到修复的旅游出行、高端消费、新能源等是关注的三大领域。
来源:中证网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