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 按照5月18日盘中最低价(12.61元)计算,仅一个多月时间里,累计跌幅就已超过52%,距离前期低点已近在咫尺。 ]
开盘就直接砸向20CM跌停,随后虽然打开跌停,但收盘时仍然超过14%的跌幅,让罗普特(14.170, 0.69, 5.12%)(维权)(688619.SH)成为5月18日沪深两市跌幅最大的个股。
罗普特大跌的直接原因,是被监管立案调查。5月17日晚间,该公司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自今年4月12日上摸26.45元的高点后,罗普特股价持续震荡走低。5月18日盘中最低下探至12.61元。据此计算,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其累计最大跌幅就已超过52%,大幅跑输大盘。
部分业务与热门概念“沾边”,罗普特此前一度搭上ChatGPT概念、AI概念“便车”,股价从年初的10元左右,大幅拉升到26元以上。这也意味着,急剧下跌之后,其股价已基本被打回原形,接近大涨前的水平。
从热门概念股到被立案调查,罗普特到底经历了什么?
AI概念牛股被打回原形
罗普特17日披露,当天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监管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但立案调查的具体原因,该公司未在公告中提及。
针对此次立案调查,罗普特还在公告中称,目前经营管理、业务及财务状况正常。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开信息显示,罗普特是一家安防产品制造商,主要产品有闭路监控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等。从去年年底开始,ChatGPT、数字经济成为A股热门概念,该公司也极力与这些概念绑定。
该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称,公司立足数字经济,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元宇宙等核心技术,为客户提供数据服务。
此外,罗普特从3月起频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投资者与ChatGPT、AI相关话题。2月14日,该公司回复投资者询问时称,该公司“多年来专注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与行业应用”,并多次提及其名下的“存算一体化AI芯片”研制课题。
在多重概念加身下,罗普特股价开始一路“狂飙”,最大涨幅达到160%左右。去年12月28日,其股价经过持续下跌后,在10.11元触底,随即开始迅猛拉升,到今年4月12日,一度触及最高点26.45元的近两年最高点,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上涨16.34元,区间最大涨幅接近1.6倍。
但好景不长,4月13日,罗普特股价就掉头向下,当天收盘下跌7.42%,并从4月21日开始加速下跌。按照5月18日盘中最低价(12.61元)计算,仅一个多月时间里,累计跌幅就已超过52%,距离前期低点已近在咫尺。
业绩持续大变脸
AI概念现退潮迹象后,罗普特4月公布的年报成为股价下滑的“导火索”。
与热炒概念时的锦上添花不同,罗普特2022年的业绩颇为“骨感”。财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9亿元,同比下降76.64%;净利润亏损2.02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8812.13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18亿元,上年同期则为5668.19万元。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再亏1747万元。
备受市场关注的AI+安全,是罗普特最为重要的业务收入来源,2022年只贡献了0.32亿元营收,同比下降94.36%。
对此,罗普特解释称,各地政府在信息化、泛安全类、数字化项目投入的财政预算紧缩,普遍出现投资规模降低或暂缓建设的情况,叠加公司从风险控制出发,聚焦回款周期较短的订单,阶段性影响了营业收入规模。
除了营收、利润大幅下滑,罗普特的应收账款也居高不下。截至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49405.14万元,虽较2021年末下降12.83% ,但余额仍然较高。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监管关注,上交所为此发出问询函,要求该公司解释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时质疑是否存在通过计提坏账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况。
罗普特回复称,公司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确定的参数及计提比例合理,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不存在通过计提坏账准备调节利润的情形。但市场并不买账,不少投资者在投资者交流平台询问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问题。
不只是2022年,2021年上市后,罗普特的业绩就持续下滑,且下降步伐持续加快。
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该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55.59%、86.04%、55.77%,营收分别同比增长86.26%、39.21%、21.69%。但上市后的2021年,其净利润就同比大幅下滑42.52%。与此相对应,其股价也一路走低,同上市之初超过40元的高点相比,目前累计跌幅已接近70%。
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