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在政策持续显效、股票估值被低估、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下,外资机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近期,高盛、瑞银接连发布中国经济展望报告,看好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同时,安联投资、富兰克林邓普顿、城堡投资等资管巨头亦主动发声,看多当前中国资产的投资价值。
此外,多家外资机构积极借道ETF布局A股,更通过QFII/RQFII、沪深港通等渠道加速涌入行业个股。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
中国股票估值具有吸引力。威灵顿投资管理高级董事总经理、亚洲区投资总监普江宁表示,“当前中国股票的估值在相对和绝对意义上都处于具有吸引力的水平。其10倍的席勒市盈率(即长期经济周期调整后的市盈率)仅为美国股市的三分之一。并且,中国股票市场仍由散户投资者主导,导致热门行业和主题高速轮动。这为威灵顿投资这样的主动管理的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阿尔法潜力。”
中国小盘股受到关注。MSCI中国研究全球主管魏震表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小盘股(由MSCI中国A股在岸小盘指数代表)比中大盘股(由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代表)的主动回报率高出9%,较过去约18年的年均主动回报率高出3.4%。
“A股市场发展迅速,得益于股票发行注册制的落实,以及中国对创业和创新的大力支持。”魏震进一步解释称,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05年1月份的1349家跃增至2023年7月份的5030家。在新上市的公司中,很大一部分为小盘股,从而扩大了中国A股小盘股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经济稳定政策现成效,中国市场有望带来惊喜。富达国际亚太区股票投资主管Marty Dropkin认为,“MSCI亚太区(日本除外)指数中,超一半成分股的预期市盈率低于15倍,反映出整体市场估值偏向具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水平。这种乐观情绪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企业盈利前景改善所带动,鉴于政府推出的经济稳定措施,推动了企业盈利复苏,中国上市公司盈利在第三季度恢复增长,随着中国经济韧性增强,这一势头或会继续提速。”
人民币升值,也将提升中国股票的吸引力。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多资产策略师盛楠表示:“从估值角度而言,考虑到我们预测人民币将逐渐升值,中国股票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积极重新调整和分散新兴市场的资产配置,将是捕捉投资机遇和管理风险的关键。”
展望2024年,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在《2024年度展望》中提出,亚洲企业在2024年会取得良好表现,亚洲(日本除外)盈利增长预计将达到18%(几乎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有望带动亚洲股市回报率达到低双位数。在经济周期后段,区域优质权重股往往能跑赢基准。
借道ETF积极布局
从持股比例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外资持股市值占比4.88%,较2022年略增。从个股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QFII现身804只个股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仅次于2021年。
今年以来,ETF规模持续扩容。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全市场共有872只ETF产品,总份额高达1.98万亿份,较2022年年底增长17.68%,总规模较2022年年底增长22.98%。
从近期新发ETF的重仓持有人来看,外资金融机构频繁现身,包括巴克莱银行、瑞银等外资巨头均积极布局。例如,11月17日上市的易方达上证科创板100ETF,其第一大持有人为外商独资的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持有份额为544.2万份,持有比例为1.56%。
此外,来自中东等国家的增量资金亦加速布局A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阿布扎比投资局出现在云铝股份(12.900, -0.02, -0.15%)、北新建材(23.360, 0.30, 1.30%)等24家A股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里,科威特政府投资局出现在三花智控(28.700, -0.23, -0.80%)、卫星化学(16.000, 0.21, 1.33%)等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里,且交易行为活跃。
四季度以来,海大集团(43.840, 0.51, 1.18%)、拓邦股份(9.900, -0.09, -0.90%)、安井食品(113.210, -0.14, -0.12%)等一批行业龙头被外资机构“看中”,获得增持。例如,摩根士丹利再次加仓安井食品37.03万股,累计持股数量为273.61万股,占总股本的0.93%。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持续深化,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