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投资者认定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
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越球视角
OUR VISION

政策暖风叠加内生驱动 A股并购重组持续升温

时间 :2024-10-29     点击:69 次

      A股市场正迎来并购重组热潮。9月初以来,已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行停牌,既有“硬科技”企业强强联手,也有央国企谋求做大做强,还有跨界收购、“类借壳”等“创新型”收购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监管部门暖风频吹,为上市公司提供并购重组的便利和支持;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基于对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的内在需求,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不过,活跃并购重组并不等于放松监管,“炒壳”“玩概念”“忽悠式”重组仍然是监管部门打击重点。

  政策暖风劲吹并购重组市场

  并购重组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市场工具。今年以来,并购重组政策加速出台,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2月,中国证监会召开支持并购重组的座谈会、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4月,新“国九条”明确提出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6月,证监会《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下称“科创板八条”)进一步明确,要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下称“并购六条”),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

  与此同时,沪深北交易所通过座谈会、宣讲会、交流培训会、调研、编写政策导刊等多种方式,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制度机制改革,推动优质案例尽快落地,与各方共同创造活跃有序的市场生态。

  9月以来,上交所举行券商座谈会,现场宣讲并购重组最新政策并听取券商意见建议,此前已在多地开展并购重组专题调研。深交所举办并购重组主题系列活动,先后走进安徽合肥、山东青岛、陕西西安等地。北交所近日举办券商、上市公司两场专项座谈会,听取券商并购重组项目储备情况、上市公司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北交所并购重组市场发展的意见建议。

  此外,广东、山西、湖北等多地证监局也召开了并购重组座谈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并购重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

  上市公司致力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公告发现,企业自身并购重组交易正持续回暖。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共6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同比增长22.45%;共155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同比增长74.16%。从审核端看,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来上交所新受理项目从受理到过会、从过会到注册平均用时分别为64天和19天,时间较2023年新受理项目的121天和39天明显缩短。

  开源证券表示,在预案数量大幅增长、审核效率显著提升及并购案例持续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并购重组市场正愈发活跃,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产业并购潮。

  从近期案例来看,并购重组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硬科技”企业并购活跃。芯联集成(4.7900.040.84%)披露重组预案,成为“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单收购未盈利资产的方案;捷捷微电(46.0001.092.43%)整合芯片设计和晶圆制造资源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中航电测(71.6300.891.26%)收购成飞集团注入航空装备整机及部附件研制生产业务……上市公司利用并购重组向“新”而行,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央国企重组频现。中国船舶(38.7100.491.28%)拟吸并中国重工(5.1600.101.98%)(维权),打造船舶第一股;华电国际(5.6600.132.35%)拟购买华电集团多项发电资产,优化能源业务结构……央国企用好并购手段把握战略时机,助力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创新型”并购不断涌现。跨界并购方面,百傲化学(19.2000.060.31%)拟跨界并购半导体设备公司;双成药业(37.4203.409.99%)拟并购奥拉股份,跨界芯片领域;四川双马(19.9801.8210.02%)拟控股深圳健元,跨界进入多肽原料药赛道……此外,还出现了“蛇吞象”“类借壳”“A吃H”等案例,比如,光智科技(102.010-1.56-1.51%)拟收购先导电科,汉嘉设计(18.9401.045.81%)拟收购伏泰科技51%的股权,美埃科技(39.590-0.22-0.55%)拟收购港股公司捷芯隆并将其私有化等。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政策周期下,并购重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工具,具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产能出清、优化市值管理和促进股权财政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并购重组,企业有望谋求第二增长曲线,优化经营效率、整合优质资产,推动产业链升级,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纵向整合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活跃并购重组不等于放松监管

  活跃并购重组并不等于放松监管,针对“忽悠式”重组、高估值等,监管部门提出了严格的监管措施。

  “并购六条”提出,严格监管“忽悠式”重组,从严惩治并购重组中的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深交所此前发布的《并购重组专刊》提出,摒弃“高承诺、高估值”的定价模式,加强对盲目跨界并购及“重组套利”现象的监管,并提醒交易各方关注定价公允性和突击入股等问题。

  长城证券(8.560-0.01-0.12%)认为,“借壳上市”的并购重组行为失败概率可能较大。今年4月,新“国九条”就已经提出要对“借壳上市”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并购六条”又进一步强调打击各类违规“保壳”行为。从导向上来看,“借壳”行为并不满足优化上市公司质量的条件;从以往经验来看,“借壳上市”的案例当中符合本轮政策支持方向的少之又少,在未来的趋势当中,这种行为的成功概率并不高。

  在银河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杨超看来,在本轮并购重组的过程中,政策引导的重点方向包括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的纵向并购整合,尤其是科技创新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同时,支持传统行业和头部企业的横向并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跨行业跨部门的并购重组数量有望增加。



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