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投资者认定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
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越球视角
OUR VISION

2030年中国储能产业规模或超3万亿元

时间 :2024-11-08     点击:71 次

  11月7日,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与会专家及相关企业均表示看好储能产业的增长前景。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行业总产值将超过万亿元,到2030年将超过3万亿元。宁德时代(260.020-2.78-1.06%)比亚迪(298.820-2.96-0.98%)、中创新航等头部储能上市公司正积极推进在储能领域布局。

  同时,不少与会嘉宾提示了储能行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储能行业‘不能乱’,但能源转型的需求也要求我们绝不能‘慢’。行业必须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会上表示。

  储能市场潜在增长空间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戴彦德表示,目前全球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不到20%。许多机构提出,全球若要达到碳中和目标,未来太阳能(5.320-0.04-0.75%)和风能在发电中的占比需要达60%以上。鉴于太阳能、风能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大量使用这类能源必须配备储能系统。因此,无论从中国还是全球来看,储能市场均有巨大的潜在增长空间。

  在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阿联酋共识”驱动下,全球正在快速部署新能源装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知识、政策、金融中心主任劳尔·阿尔法罗·佩利科表示,“阿联酋共识”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到目前3倍,将能源效率提高到目前2倍的目标。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473GW,比2022年高出54%,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增幅。

  我国储能市场亦处在高速增长期。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表示,目前国内对储能的需求非常迫切。预计我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时,太阳能和风能在发电中的占比也将超过60%。如果按照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的20%比例配备储能,市场体量将非常大。实际上,20%的比例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储能产业已“初长成”,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苏波介绍,在政策机制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已经逐步建成了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据介绍,宁德市企业在储能电池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40%,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苏波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10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万亿元;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22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就今年来看,截至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去年底增长约86%;1月至8月,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约260亿千瓦时,等效利用小时数约620小时,有效支撑了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

  产业发展要快而不“乱”

  不可忽视的是,快速崛起的储能产业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诸如电站安全、装机利用率不足、盈利模式以及企业间激烈的“低价竞争”问题等。

  “能源安全关系国计民生,一旦整个行业被打上‘低质低价’的标签,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于行业出现的低价竞争现象,曾毓群表示:“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储能行业不能‘乱’。但能源转型的需求也要求我们绝不能‘慢’,行业必须在快速增长中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曾毓群认为,高可靠性是储能行业发展的根基。因为储能一个环节的故障,不仅牵扯到生命财产的安全,还会连锁引发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停摆。首先,一次事故可能将带来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其次,企业之间不应拼价格,要拼价值。作为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只有聚焦价值竞争,创造“高价值”产品,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最后,储能行业的未来,不能只局限在某个场景下卖产品,而要提供全场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正打造以储能为基础,以零碳排放为核心的‘零碳新基建’。公司认为几乎所有的场景都可以在储能的基础上,实现零碳再造。”曾毓群说。

  头部电池上市公司加码储能业务

  进入2024年,宁德时代等锂电池上市公司均表达了对储能业务的看好,同时加大了对储能业务的投入。记者了解到,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三家企业近期对储能行业的布局均有不错的新进展。

  “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储能单元的优势,推动车、风、光、储和充一体化的协同发展,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之一。”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廉玉波日前对记者说,车端将在储能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移动储能”富有前景。

  “移动储能”是指电动汽车除了作为一个可移动的交通工具外,还能成为储存电能的大型“充电宝”,可以被应用于电网削峰填谷、应急供电等多种场景。在今年台风“摩羯”灾后电力抢修阶段,海南就进行了“移动储能”反向应用的尝试与探索。

  除了看好“移动储能”,比亚迪在储能方面还押注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近期表示,储能方面坚定看好磷酸铁锂路线,建议在储能领域内优选磷酸铁锂。

  记者注意到,西班牙独立发电商Grenergy Renovables与比亚迪延长了战略协议,Grenergy将采购比亚迪储能系统(BESS)容量提升至3GWh,以用于其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绿洲项目,这是迄今比亚迪在储能业务上斩获的最大订单。

  宁德时代此前发布了2024年全新储能产品天恒。2024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储能产量为76.6GWh,同比增长34%,市占率达35%,保持全球第一;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公司前三季度储能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润有明显提升。

  11月6日,宁德时代宣布,宁德时代储能技术研发验证中心UL9540A实验室成为全球首个获得UL Solutions授权的第一方“UL9540A认可目击实验室”。宁德时代有关人士表示,此次进展有望大幅缩短储能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区的相关认证周期。

  “公司对储能业务加大投入的决心不会改变。”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创新航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规划和储能大客户的规划方向一致,目前来看,今年和2025年公司的储能业务增长都会很明显,甚至实现成倍增长,预计公司在业内的出货排名也会快速提升。从全球各大区域市场来看,除了北美市场尚需观察外,其他主要市场2025年前景值得看好。



来源:上海证券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