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请您仔细阅读此重要提示,并向下滚动至本页结尾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律法规,即中国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合格投资者”。《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规定的标准如下:
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
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二、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2、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如果您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资料,即表明您声明及保证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为“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对您适用的司法区域的有关法律及法规,同意并接受以下条款及相关约束。如果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或不同意下列条款及相关约束,请勿继续访问或使用本网站及其所载信息及资料。
本网站所载的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分销、销售要约,或招揽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他投资工具的邀请或要约。投资涉及风险,投资者应详细审阅产品的发售文件以获取进一步资料,了解有关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适当的专业投资和咨询意见。产品净值及其收益存在涨跌可能,过往的产品业绩数据并不预示产品未来的业绩表现。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并非投资建议或咨询意见,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及资料作出投资决策。
我公司及任何雇员不对本网站所提供的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和完整性作任何保证,也不对于本网站内所提供资料之任何错误或遗漏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与本网站所载信息及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本公司概不向浏览该资料人士发出、转让或以任何方式转移任何种类的权利。
开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积极踊跃回购。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2日,已有460家A股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达135.75亿元,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另外,同花顺(314.760, -10.72, -3.29%)数据显示,今年已有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69单回购预案,计划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14.12亿元。
回购热潮背后,既有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也有上市公司主动优化资本结构的市值管理诉求。2024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股东回报,回购股份的动力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综合来看,本轮回购热潮呈现出三大鲜明特征:
一是充分运用创新的政策工具。随着去年10月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正式落地,上市公司回购积极性明显提升。年内披露的69单回购预案中,有29单拟回购资金包括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占比达到42.03%。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不仅能够提供低成本、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上市公司的财务压力,还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二是行业龙头引领。本轮回购热潮中,贵州茅台(1460.040, 17.04, 1.18%)、中国建筑(5.570, 0.06, 1.09%)、京东方A(4.500, -0.05, -1.10%)等龙头企业凭借充裕现金流成为回购主力。例如,2月6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的回购股份实施进展公告显示,1月份,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68.51万股,累计已回购金额近10亿元。据此前披露的回购方案,贵州茅台预计回购总金额在30亿元至60亿元之间,回购用途为减少注册资本。
行业龙头公司实施回购,可以优化资本结构与财务指标,提升公司价值。同时,加大回购力度,也是有效增加投资者回报的一个方面,有助于上市公司巩固市场地位,凸显其长期价值。
三是回购目的多元化。本轮回购目的仍以员工股权激励和注销股份为主,其中,股权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注销式回购有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推动公司股票价值合理回归。不同方式的回购均体现出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政策层面,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力度的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去年11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依法合规运用股份回购、现金分红、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
展望未来,在政策红利与市场成长的双轮驱动下,上市公司尤其是现金流充裕的龙头公司,回购力度有望持续加强。同时,投资者也要警惕部分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股价支撑,不顾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压力过度回购,或向市场“画饼”进行“忽悠式回购”的行为。
来源:证券日报
声明:文章转载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